• <tbody id="lwvve"><output id="lwvve"><xmp id="lwvve"><span id="lwvve"><input id="lwvve"></input></span>

    <label id="lwvve"></label>

    Skip to main content
     首頁 » 風土人情

    安徽風土人情 地理介紹

    2021年08月08日 15:31:22570

    一、風土人情
    安徽歷史悠久,人杰地靈,是徽商、徽墨、徽菜、徽戲的發(fā)祥地。

    徽菜是中國八大地方菜系之一,隨著徽商崛起而享譽大江南北,同時亦隨著徽商的衰落而沉寂。
    徽人經商源遠流長,早在東晉就有新安商人活動的記載,但形成商幫集團則在明成化、弘治年間,明嘉靖以后至清乾隆、嘉慶時期,徽商達于極盛。
    歷史上,徽商不是一個單純的以經商營利為唯一目的的商業(yè)集團,他們與文化有著不解之緣,從而形成了這個商業(yè)集團的獨特風格,贏得了“儒商” 的美名。
    產生了木雕、磚雕、石雕藝術和以民居、祠堂、牌坊為特征的徽派建筑,產生了合“五 方之音”、唱念做打并重的徽戲徽班;徽商后裔、一代宗師程大位發(fā)明了算盤 ……可謂群星璀璨,異彩紛呈。安徽人愛唱黃梅戲。其特點是載歌載舞,長于行情,接近生活,唱腔優(yōu)美,表演樸實細膩,韻味醇厚雋永,常以載歌載舞的形式、淳樸健康的格調表現人物。
    二、地理環(huán)境
    安徽省位于中國華東地區(qū),瀕江近海,有八百里的沿江城市群和皖江經濟帶,內擁長江水道,外承沿海地區(qū)經濟輻射。地勢由平原、丘陵、山地構成;地跨淮河、長江、錢塘江三大水系。
    安徽省地處暖溫帶與亞熱帶過渡地區(qū)。淮河以北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,淮河以南為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,南北兼容。
    地形地貌
    安徽省平原、臺地(崗地)、丘陵、山地等類型齊全,可將全省分成淮河平原區(qū)、江淮臺地丘陵區(qū)、皖西丘陵山地區(qū)、沿江平原區(qū)、皖南丘陵山地五個地貌區(qū),分別占全省面積的30.48%、17.56%、9.99%、24.91%和16.70%。
    安徽有天目-白際、黃山和九華山,三大山脈之間為新安江、水陽江、青弋江谷地,地勢由山地核心向谷地漸次下降,分別由中山、低山、丘陵、臺地和平原組成層狀地貌格局。
    山地多呈北東向和近東西向展布,其中最高峰為黃山蓮花峰海拔1873米。山間大小盆地鑲嵌其間,其中以休歙盆地為最大。
    安徽省在氣候上屬暖溫帶與亞熱帶的過渡地區(qū)。在淮河以北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,淮河以南屬亞熱濕潤季風氣候。
    其主要特點是:四季分明,春暖多變,夏雨集中,秋高氣爽,冬季寒冷。安徽又地處中緯度地帶,隨季風的遞轉,降水發(fā)生明顯季節(jié)變化,是季風氣候明顯的區(qū)域之一。



    擴展資料:

    安徽建省于清朝康熙六年(公元1667年),省名取當時安慶、徽州兩府首字合成,因境內有皖山、春秋時期有古皖國而簡稱皖。
    安徽省是長三角的重要組成部分,處于全國經濟發(fā)展的戰(zhàn)略要沖和國內幾大經濟板塊的對接地帶,經濟、文化和長江三角洲其他地區(qū)有著歷史和天然的聯系。
    安徽文化發(fā)展源遠流長,由徽州文化、淮河文化、皖江文化、廬州文化四個文化圈組成。截至2019年12月,安徽省下轄16個省轄市,9個縣級市,52個縣,44個市轄區(qū)。
    參考資料來源:百度百科一安徽

    評論列表暫無評論
    發(fā)表評論
    一级特级全黄,韩国毛片在线,阿v网站免费精品,亚洲精品有码在线观看 景谷| 江油市| 襄城县| 珠海市| 拉萨市| 那坡县| 南通市| 通州市| 抚松县| 青龙| 拜城县| 绥棱县| 东光县| 嘉兴市| 五台县| 莱芜市| 宾川县| 茌平县| 略阳县| 兴宁市| 萝北县| 万山特区| 双辽市| 怀安县| 庆云县| 仁化县| 确山县| 石狮市| 东源县| 博罗县| 边坝县| 正阳县| 仙游县| 济源市| 南京市| 安义县| 枣庄市| 瑞金市| 阿瓦提县| 双流县| 安阳县| http://444 http://444 http://444 http://444 http://444 http://444